◇◇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的病死率数字游戏

                             ·方舟子·

    《北京青年报》2003年4月25日刊载记者戴菁菁报道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称非典病死率低于流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昨天公布,目前北京的
‘非典’病死率是4.8%,且呈下降趋势,这一数字大大低于流感的病死率。他认
为之所以人们对‘非典’的恐慌要超过流感,主要是因为对‘非典’不了解。”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全球每年有6亿至12亿人感染流感,其
中有25万至50万人死亡,病死率为8%至10%。”

    很显然,根据上面的数据,怎么也算不出8%至10%这个荒唐的病死率。

    在多位读者指出这个低级数学错误后(《北京青年报》网站上该文后面有九
则读者评论指出这个计算错误:“请问专家小学毕业了吗?”、“谁是白痴?曾
教授?戴菁菁?”等等),《北京青年报》网络版悄悄地做了修改,把标题中的
“流感”改为“重症流感”,并在“全球每年有6亿至12亿人感染流感”后面加
了一句“其中患重症流感的人数为300万到500万”,以便计算无误,但是那些读
者评论却还没有删掉。

    查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对流感的说法是:

    每年有5-15%的人口得流感,导致300-500万人病重,25-50万人死亡。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2003/fs211/en/)

    这个病重和死亡数字,并非特指某种“重症流感”(例如禽流感),而是泛
指各种流感(基本上为普通流感)。也就是说,这些病重者和死亡者,其病原体和
那些病轻者是一样的,只不过由于年老体衰、有其他疾病等等原因而病重、死亡。
因此,在计算死亡率时,你不能只把死亡数目和病重数目相比,而应该和所有患者
数目相比。普通流感的死亡率不到千分之一,即使是1918年那场最致命的“重症
流感”,死亡率也不过2.5%。如果我们也采用这位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发明的独
特算法计算非典死亡率,只把死亡数目和病重数目相比,排除病轻者,那么非典
的死亡率决不会只有4.8%,说不定可以算到100%。

    告诉公众不要恐慌,当然有必要,但是像这样玩数字游戏误导公众,结果只
能适得其反。

    中国有这样低能的首席专家,也难怪有这样低能的疾病控制。

2003.4.25.

附:

北京非典病死率4.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称非典病死率低于流感

戴菁菁 
2003年04月25日北京青年报 



  本报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昨天公布,目前北
京的“非典”病死率是4.8%,且呈下降趋势,这一数字大大低于流感的病死率。
他认为之所以人们对“非典”的恐慌要超过流感,主要是因为对“非典”不了解。

  曾教授介绍,除流感外,多种呼吸道疾病,如白喉、鼠疫、猩红热等在数十
年前就在我国得到控制,突然爆发的“非典”给人们带来了恐慌是可以理解的。
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全球每年有6亿至12亿人感染流感,其中有25
万至50万人死亡,病死率为8%至10%。根据这一比例推算,我国每年死于流感的
人是5万至10万人,北京应为500至1000人。而截止到21日,北京因感染“非典”
死亡的人数是28人,病死率为4.8%。

  曾教授说,流行病都要经过升高、持平、降级的流行过程,市委市政府正在
采取诸多有效措施,就是为了尽量缩短这一过程。曾教授提醒市民一定要正确认
识“非典”。它虽然有传播性,特别是个别病人的传染性还较强,但市民一般是
难以接触到的,所以不必恐慌。这次主要发病群体在20岁至40岁之间,相对来说
是免疫力较强的人群,主要是因为这部分人与“非典”患者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多。
另外可能是觉得自己身体好,有的还服用一些营养药,不在乎,反而走进了误区。

  曾教授说,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非典”有着重要作用。比如自己有症状
就一定要就医、服从医生的隔离治疗,这对于自己治疗、家人健康和社会都有益。
同时注意起居有规律,不要过于劳累,注意营养,骑车上班是很好的选择。

(XYS2003042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